实验室在现有研究基础上,紧跟国际大宗粮食加工应用基础和技术创新前沿,结合农业区域发展需要,凝练形成以下三个主要研究方向:
1.面米主食食品加工关键技术研究
开展以大宗粮食为主体的主食食品的加工特性与适宜性以及加工过程组分相互作用与品质调控研究,建立大宗粮食面米主食食品原料组分理化特性、贮藏及加工特性、评价体系等加工技术标准数据库;开展液氮冻结、超声辅助冻结、生物仿生发酵等新型非热加工技术研究;开展自动化成型、高效节能熟化等传统食品工业化关键工程化技术研究,突破品质改良、质构保持、即食食品的加热均匀性等制约产业化的关键技术瓶颈;提升以大宗粮食为主体的主食食品的技术水平,加快主食食品的产业化进程。
2.大宗粮食制品致病菌安全控制关键理论与技术创新
采用高通量第三代测序技术筛查原料采收、加工、贮藏及流通全产业链中的致病菌危害因子;研究致病菌危害形成规律,建立致病菌的亚致死、存活以及修复增殖的消长动力学预测模型,以对其进行有效风险评估和主动防控;建立大宗粮食制品中致病菌全产业链安全溯源技术;建立大宗粮食制品适用的节能型非热杀菌技术、天然食源性抑菌剂防腐抑菌技术以及现代化纳米包装抑菌技术等。
3.大宗粮食制品加工及高值利用
研究小麦、玉米和水稻品种的理化性质、营养特性及加工食品的适应性,完善原料的品质评价体系,构建原料品质基础数据库,为我国大宗粮食制品生产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优选开发适合我国传统主食工业化的小麦和稻米品种,研究淀粉、蛋白等营养组分在主食加工及贮藏过程中品质变化和相互作用机理;开展小麦麸皮、小麦胚及次粉、玉米黄粉、稻谷碎米等副产物的综合利用技术研究;结合生物及物理方法开展高品质全麦粉及全谷物食品生产技术研究,提升大宗粮食产品的附加值。